压载水系统国际标准领域频现“中国身影”
日前,两项电解法压载水管理系统国际标准草案顺利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投票立项。这两项草案为《电解法压载水管理系统的健康和风险评估》和《电解法压载水管理系统的氢气安全措施》,由Z6尊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和中国重工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联合起草。据悉,这是电解法压载水处理领域的首批国际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中国方案助力行业发展
此次通过立项的两项电解法压载水管理系统国际标准草案,围绕国际压载水管理公约要求和业界履约的迫切需求,从技术、安装及风险控制角度,在电解法压载水管理系统的氢气安全措施、健康和风险评估方法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依据和支撑。其立项工作得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ISO/TC8)成员国的积极响应,最终获得中国、美国、俄罗斯、丹麦、英国、巴拿马和韩国等国家的认可和支持。下一步,七一四所、青岛双瑞等单位将对标准进行进一步完善,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丹麦、巴拿马6个国家将派专家组成工作组参与研讨,共同制定最终标准。
在采用电解法处理压载水时,除产生用来灭活的次氯酸外,还会产生一些副产物,如氢气和臭氧等。此次的两项电解法压载水管理系统国际标准草案就分别对氢气安全处理和臭氧、氯气等影响人员健康的物质提出了分析、设计要求与措施。七一四所高级分析师、ISO/TC8/WG12(水生生物有害物种工作小组)联合召集人范维表示:“解决了氢气安全处理问题,可以保证船舶航行安全;解决了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物质的处理问题,可以保障船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国际海事组织(IMO)只是提出了产品的功能要求,但有了标准,才能为业界履约提供实践的参考与支撑。”
在电解法压载水管理系统技术水平与国际竞争力方面,中国已“并跑”全球海事工业发达国家。作为其中的领军企业,青岛双瑞目前依然是亚洲唯一一家通过美国海岸警卫队(USCG)型式认可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制造商,其技术实力和市场认可度可见一斑。范维表示,这也是此次中国选择对电解法压载水管理系统制定相关国际标准的关键原因之一,青岛双瑞技术完备,并非常重视标准化工作,与七一四所一样着眼于整个行业发展,对制定这两项电解法压载水管理系统国际标准草案并成功立项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我国拥有ISO/TC8主席和秘书处平台资源,七一四所所长李彦庆成为ISO/TC8主席后,成立了TC8/WG12,对重点国家的压载水管理系统行业进行了长期的动态研究和分析,所以能够及时发现行业问题,并找到标准制定的切入点。”范维表示,ISO标准立项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此次我国标准草案获得足够数量专家提名并顺利通过立项,我国在开展国际工作中长期积累的国际资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准化促进规范化
压载水管理系统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发展迅速,活力十足,但同时需要加强产品标准化与规范化。为此,相关国家在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在牵头制定压载水管理方面国际标准的国家包括中国、韩国和美国,中国与韩国主要由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美国则由美国交通部主导开展。范维介绍说,目前,关于压载水处理方面的国际标准,仅有一项已经发布,内容是有关取样端的设计;还有一些标准草案已经立项,设备方面的标准目前只有3项,其中两项为电解法,一项为紫外法。
据了解,已经公布的国际标准《船舶和海洋技术-管道和设备中压载水的取样和分析》由韩国制定;已获立项的国际标准《船舶和海洋技术–国际压载水岸上连接法兰–设计要求》由美国制定;3项获立项的设备方面的国际标准《紫外法压载水管理系统–比例缩放计算方法–RANS-DO模型》《电解法压载水管理系统的健康和风险评估》《电解法压载水管理系统的氢气安全措施》均由中国制定。《紫外法压载水管理系统–比例缩放计算方法–RANS-DO模型》由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是我国压载水处理领域第一项获立项的国际标准,完善了紫外法压载水管理系统比例缩放计算方法,填补了国际空白。该标准的批准立项,既是对IMO导则的补充,又为紫外法压载水管理系统生产厂商、船级社、认可机构和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提供了指导。
综观全球压载水处理市场,电解法和紫外法压载水管理系统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且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在通过USCG型式认可的6家企业中,采用电解技术的有挪威的Ocean Saver、中国的青岛双瑞、希腊的Erma First,采用紫外法的有挪威的Optimarin、瑞典的阿法拉伐,只有美国的Ecochlor采用了化学法。此外,芬兰的瓦锡兰、韩国最大的压载水管理系统企业Techcross等采用了电解技术,丹麦的Desmi,中国的帕克德、无锡蓝天、江苏海景、中远海盾等采用了紫外技术。范维表示,按照安装的台套计算,紫外法压载水管理系统的销售量更大,因为紫外法更适合中小型船舶,而电解法则更多被大型船舶选用。2017年8月16日至11月28日,沙特阿拉伯开展了一项港口国船舶压载水指示性取样行动,对500余艘大型远洋油船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10%的船舶采用了压载水管理系统处理压载水的方式(其余采用海水交换法),而部分船舶经压载水管理系统处理后的压载水无法满足IMO D-2排放要求,但尚未发现电解法压载水管理系统处理后的压载水不合格的案例。
国际压载水管理公约虽然被变相延迟了2年实施,但目前来看,履约的任务依然十分紧迫。业内专家表示,压载水取样、分析、检测,压载水管理系统产品的标准化有利于公约的有效实施,也有利于压载水管理系统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我国在压载水管理技术及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和较高的水平,应在国际标准制定与推广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